新闻中心
要闻
“首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大湾区高峰论坛”在广西巴马成功举办
10月22-24日,在全国畜牧总站的指导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和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大湾区高峰论坛”,在广西巴马召开。来自全国16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50余家企业代表超200人参会。
本届论坛以“构筑生猪种业基石,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展示当前国内外生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进展、成果和方向,为国内外生猪育种领域的同行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开放交流平台,助力我国打赢猪种业翻身仗。
本品种选育提高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市场经济平稳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地方猪种质资源丰富,目前共收录83个品种,但近些年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不仅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极大地破坏了地方猪种质资源,部分品种几近灭绝。同时,“在当前以生长速度占优的商品生产体系中,地方品种的‘精、特、美’品质优势发挥不出来,市场竞争力差。”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在开幕式上表示。他指出,今年是我国种业振兴的开局年,要重点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攻关、企业主体培育、供种能力建设和市场环境治理等五方面下功夫,采用本品种选育提高,或利用已引进国外品种生长快的特点开展杂交改良等方式,以产品优质,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把民族种业搞上去。
作为广西特有的地方优良小型猪品种,巴马香猪具有肉质鲜美、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优点。会上,河池市市长王军对本次论坛集中探讨巴马香猪育种及产业发展的新思路表示肯定,同时邀请与会专家和企业家为巴马香猪的发展建言献策。农业农村部种业司品种创新处处长厉建萌着重介绍了种业振兴与种业创新的基本方案,为地方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场还举办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香猪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揭牌启动仪式。下阶段,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研究院将开展动植物新品种、医用模型、器官移植、食品安全、道地药材、中药品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巴马特色优质农产品。
多种形式展现 提供高水平交流平台
为推动我国地方猪产业乃至整个生猪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内容,大会不仅安排了多场学术报告,还设置了多种类型的论坛、展览、墙报等精彩内容。现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潘玉春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刘剑锋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刘榜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黄瑞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建国研究员、黑龙江农科院张冬杰研究员、广西大学兰干球教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潘登科研究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中林研究员等10余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推进我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民族种业振兴等进行学术报告分享,并从资源性能评价、基因挖掘、遗传改良、育种技术和医学应用等多个主题角度进行专题讨论,共同为我国地方猪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出谋划策。
地方猪的育种不仅需要科研院所的深层次研究,还需要中国企业的广泛积极参与。在企业家论坛上,大会邀请国内10余个知名地方猪企业的专家对包括北京黑猪、沙子岭猪、莱芜黑猪和金华猪等优质地方猪种质资源的实践和应用作了经验交流和分享,探讨地方猪种质资源的现状、开发及创新利用,共同为我国地方猪的发展建言献策。专家们精彩的报告,令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另外,本届论坛还举办了《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场种质资源图谱手册》2021版发行仪式和优质猪肉品鉴会等多项活动。